本报记者 邢萌
最近,席卷全球的ChatGPT热潮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北京市率先表态“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
2月1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2023年要全面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底座。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着力构建开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应用生态。
(相关资料图)
“ChatGPT基于大规模语言识别和学习模型开发,已经形成了可用的产品和初步成型的商业模式,商业场景的应用领域广阔,是目前最接近强人工智能的应用。”萨摩耶云科技集团创始人、CEO林建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较好,在算法、算力以及人工智能的人才储备方面占据优势,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北京人工智能领先优势突出
ChatGPT开启新竞争赛道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现象级应用,ChatGPT充满巨大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IGC领域,人工智能产业有望引发新发展浪潮。
“ChatGPT有望在人工智能革命的下一阶段扮演中心角色,依托千亿级大模型GPT-3与长年训练,ChatGPT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输出能力远超同类产品,打开了市场对AI对话场景及相关产业的巨大想象空间。”工信部新基建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元宇宙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陈晓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领航者,北京长年保持人工智能领先优势,此次产业规划中着重强调ChatGPT,或将开辟城市级人工智能竞争的新赛道。
上述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10月份,北京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48家,占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总量的29%,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核心区域产业集聚能力全国第一,已经形成了全栈式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ChatGPT的爆发凸显了北京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方面的不足,这不仅需要资金、人力的大规模投入,更需要营造鼓励创新、善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营商环境。因此,进一步巩固和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北京急需加快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领域进行顶层规划和政策布局,加大对于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
林建明分析称,ChatGPT通过技术迭代升级有望取得更大突破,但进一步的研发需要更多资源投入,对大数据和算力要求很高,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如此高的成本,头部企业更有实力牵头,带动行业构建开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应用生态建设,吸引中小科技企业参与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
国内龙头企业竞相布局
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发展
事实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规划也迎合了市场发展的需要,不少国内头部企业正大举进军AIGC行业,加大对类ChatGPT应用开发力度。
公开资料显示,互联网大厂方面,百度旗下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将在今年3月份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阿里达摩院类ChatGPT产品已处于内测阶段;京东云将推出产业版ChatGPT—ChatJD;腾讯在相关方向上已有布局,专项研究也在有序推进。上市公司方面,科大讯飞、汉王科技等龙头企业亦在相关方向进行布局。
陈晓华表示,受限于技术、基础投入和监管等问题,互联网大厂能否在短时间内如期推出匹敌ChatGPT的大模型仍有待时间考验。但不可否认的是,ChatGPT带来的是生产要素的改变,龙头企业纷纷融入此类技术并结合自身场景优势推动新一轮产业创新与升级,加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在培育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A股共有303家人工智能相关上市公司,IPO募资总额达2364亿元,总市值达4.28万亿元。
对于如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促进产业发展,吴琦表示,应加快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和服务功能,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特别是细分赛道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同时,加快直接融资服务和产品创新,支持人工智能企业通过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吸引高端人才,支持私募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