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鹤壁这样的城市来说,获得“自由”和“解放”,展现出真正有魅力的“本地性”,可能才是好故事的开端。
(资料图片)
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丨张丰
《凤凰周刊》的报道,让河南的鹤壁和东北的鹤岗联系在一起,“10万块买了8套房”,看上去实在惊人。
还有一个网络版的标题更刺激我:用这篇文章的稿费,就能在鹤壁买一套房——我也是挣稿费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也曾去过鹤壁。
01
2001年底,我第一次去鹤壁的时候,刚刚大学毕业,留在青岛的大学准备考研。那次我去的就是现在凋敝的老城区。鹤壁曾经是一个工业城市,老城区依靠煤矿发展起来,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工人。
实际上,在河南省,鹤壁在面积上是一个最小的地级市,后来有了省辖市济源,鹤壁才变成倒数第二小。除了“市区”,它只管两个县:淇县和浚县,而我老家周口市,下面有十来个县。
2001年的鹤壁比周口强得多。老城区依据矿业发展而来,是真正的“工业城市”,而周口则更像是农业地区。当然,在2001年的时候,鹤壁就显示出破败的迹象,煤矿几乎都停产了,因为煤几乎挖完了。
▲鹤壁会展中心(图/图虫创意)
应该给那时的市领导记一功,因为从2000年开始,鹤壁就大力建造新区。市政府、法院、检察院陆续搬迁到新区,公务员在新区买房(那时大概一两千元一平米),接下来是普通工人家庭,也大部分搬到新区了。
这是21世纪初的典型故事:人们普遍信仰新区会有新的发展,房价会飙升。
2002年我也去了鹤壁,在新区小住了一段时间。那时的城市非常干净漂亮,但是缺乏人气。相比之下,一年前我看到的老区,乱哄哄的,但是更有活力一些。
02
媒体跟进采访,鹤壁新区的房价现在普遍一平米8000元左右,贵的上万,便宜的6000。在河南的地级市中,这没什么特别的。现在,大部分“鹤壁人”(总人口没多少)都住在新区。
老的京广铁路,新的京广高铁,还有京港澳高速公路都路过这里。这是新区“蓝图”的基础,但是人们对它的逻辑后果判断未必准确:一个交通这么方便(高铁到郑州30分钟,到北京3小时以内)的地方,将来是不是就有好的发展?
事实证明,高铁时代,只是方便鹤壁人离开。对鹤壁来讲,首都是绝对中心,年轻人的首选,因为这意味着有面子,是一种“身份的成功”;其次是沿海大城市,那里来自市场的机会更多;第三选择是省会城市郑州,这是“普通青年”的成功标志——最后,才是自己的家乡鹤壁。其实不光是鹤壁,河北河南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鹤壁存在着一种双重悲剧:基本上市区人口都转移到新区了,老区的房子毫无价值,这才出现了有北京人花10万块来买8套房的事,买家当然也不会过来居住,那些房子是开淘宝店的库房——在北京,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仓库呢?
但是,鹤壁新区最终只是地理层面的新,没有出现真正的新机会。
21世纪的河南,唯一真正崛起的城市是郑州,它极大地吸收了其他地级市的人和资源,其中也就包括鹤壁,高铁最终证明是“属于”省会这样的大城市的,而中小城市,则沦为一种“上供”状态。
▲鹤岗(图/图虫创意)
黑龙江的鹤岗也是煤城,因为房价极低而成为网红城市。有年轻人花几万块钱,就可以“逃离北上广,逃到鹤岗”,但是,这些年轻人很少去住,因为鹤岗没有什么工作机会。但是,直播时代,“网红”足以凭空创造出机会,有人去直播,还有人去开咖啡店,据说鹤岗的拿铁,也要30元一杯。
这样的“繁荣”毫无疑问是虚假的,是建在沙地基础上的,如果鹤岗本地人不喝咖啡,那些咖啡店就只能垮掉。实际上,去搜索一下“那些去鹤岗买房的年轻人后来怎样了”,会发现很多故事都一地鸡毛。
在鹤岗或者鹤壁拥有一套房产,其实是确证自己在“房地产时代”的真正失败。因为这样的房产,除了是钢筋水泥结构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它和工作无关,和家无关,也和社会关系无关——而我们要拥有一套房子,从根本上讲追求的是它的“意义”。工作机会和希望;家和温暖;或者让自己融入一个共同体之中——谁愿意真正成为一个鹤岗人呢?
鹤壁表面上看比鹤岗强得多,人们强调鹤壁乘坐高铁到郑州只要半小时,但这是鹤壁东站(新区)到郑州东站,而从房价极低的老区到鹤壁东站,还要四五十分钟,这个时间是本地人都难以接受的。没有哪个在郑州上班的年轻人,会因为“我想要一套房子”而跑到鹤壁老区来。
传说中的“10万块买8套房”,是北京生意人买下做淘宝店的仓库,而“仓库”的根本意义是,它只是一个空间,而没有人。这是属于鹤壁老区的“隐喻”:这里的房子,只有没有人的时候,才有它“最后的价值”。它只是一个躯壳。
03
没有哪个经济学家,能想到一个妥善的办法让鹤岗和鹤壁老区拥有“发展的机会”。或许,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不要再从“发展的崇拜”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正是因为很多人迷恋、寻找“发展的机会”,才导致年轻人都离开自己所在的小城。而一个失去“自己的年轻人”的城市,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再有“发展的机会”。
淄博是一个例子。在山东,资源集中在济南、青岛这两个大城市,“机会”属于烟台、威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即便是潍坊,也比淄博强得多——一个被绝对边缘化的城市,最终靠烧烤走红了。
▲淄博烧烤(图/视频截图)
关于淄博烧烤人们讨论得足够多,我认为有一点还少有人注意:正经、正统甚至古板的山东人,如何突然获得了某种狂欢气质?
淄博的主政者,仿佛突然获得了某种自由和解放,这可能是一个根本原因。我看到一张图片,河南南阳专门开了一个学习淄博烧烤的研讨会,他们在会议室挂上横幅,每个人都正襟危坐,面前放着稿子和矿泉水,光是这个画面就能得出结论,他们不会“研讨”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对鹤壁这样的城市来说,获得“自由”和“解放”,展现出真正有魅力的“本地性”,可能才是好故事的开端——不要再谈论GDP和大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