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 列表

重庆,杀出一匹电池黑马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8-07 10:16:51

本文字数:2533|预4分钟读完

量产提速。

来源丨创投智库(ID:VCthinktank)


【资料图】

作者丨杨松

一家重庆新能源创业公司,提速固态电池落地进程。

7月中旬,太蓝新能源宣布完成数亿元Pre-B轮融资。天眼查显示,这家新型固态锂电池的企业成立于2018年。

创始人高翔博士,有12年固态锂电研发经验。

公司成立第三个年头,互联网人李彦加入团队,担任公司CEO,主要负责落地半固态锂电池产线建设,并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方建立合作。

李彦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表示,本轮融资顺利的重要原因,是团队拿出了产品,让股东们确认半固态电池“马上就能‘上车’了”。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锂电池体系升级方向,技术、生产工艺尚不成熟,市场仅有概念产品。

李彦提到的领先行业一步的半固态电池产品,采用技术成熟的正负极材料,液态电解质含量5%-10%,能量密度最大达到400Wh/kg。

本轮融资用于新工厂的扩产建设、技术储备项目开发等,产品加速推向汽车动力电池市场,这将是个数百亿的大市场。

以下是李彦的自述(经编辑整理):

1

跨界上车

高翔是科研人员背景,他曾担任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研发中心固态电池部、美国大型国家实验室等的高层研发人员。

2020年,我俩深入聊了一次,他给我这个互联网人科普,什么样的电池是一块好电池,固态电池有哪些优势。

固态电池普遍面临倍率性能差、内阻变大的问题,高翔回国创业经过一年多的验证,产品打磨得相对成熟了,处于即将面世的阶段。

朝阳的产业,独特的技术,领军的人物,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决心,长期看来,有团队、技术积累,我认定这个方向是值得投入、能持续耕耘多年的。

我曾就职于UC浏览器、赶集网的,互联网与太蓝所处的动力电池行业,有一定区别。

互联网行业强调“小步快跑”,有了想法先试试。而在动力电池领域,项目论证阶段更为谨慎,产品交付流程也不一样。

好在两者从公司治理、商业逻辑判断、团队搭建等角度看,是基本一致的,还有优势互补的地方。

比如传统制造业等级森严,可能影响效率和团队融入,互联网与创新型实业的基因结合,决策效率更高。

高翔在太蓝研究院的时间居多,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43%,太蓝新能源先进材料研究院和产业化联合研发中心的一百多号人由他带领;我主要负责工厂建设、客户拓展。

他的创业初衷是实现产业化,在实验室尖端研发和产线生产制造两方面的衔接上投入不少精力。

来太蓝新能源,我还在不断巩固融资、工厂建设的知识,钻研动力电池专业知识点。我们的投资人经常“教育”我,步入这一行业是我的幸运。

这一轮融资后,产品良品率、直通率都已经调试到可量产的水准。老股东追加投资,就是认可产品的长期价值。

2

降本增效

太蓝新能源推出的半固态技术,是从全固态脱胎而来的。

据测算,大约5-10年内,固态电池成本难以降到跟液态电池同一水平。

用户需要更安全、效率指标更好、价格均衡的电池。

全固态量产需要时间,半固态的普及性更强。

高翔选取“电解质超薄膜制备技术+固态电解质和极片复合技术+界面柔化技术”作为突破角度,团队自研“高性能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界面柔性层材料”,系统性解决了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和界面阻抗等问题。

基于此,公司对外发布了产品成本可控、性能更好的半固态电池。

传统液态电池采用的液态电解质、隔膜这套体系,可能造成热失控,导致大面积短路,有爆炸隐患。

太蓝新能源的半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和极片复合技术,正负极极片上做固态电解质层,中间层不收缩,有效避免大规模短路。

且太蓝的产品倍率性能从SOC0-100%全周期实现平均4C快充,最高实现8C,即1/8个小时把电池充满,这一指标相对优秀。

能量密度方面,中间层很薄,节省空间、减轻质量,正极占比提升。

半固态电池不需要用液态电解质来满贯,实现锂离子的导通,液态电解质的含量也大幅下降,提升了产品质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

从具体数据来看,同样成熟的体系材料,太蓝新能源的半固态电池产品比传统液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出20%-30%。

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则要面临生产效率、良品率、是否需要额外的生产工艺等问题,这些直接关系到产品成本。

但凡成本控制不好,电池即使顺利研发出来,也没有广泛商业化的机会。

太蓝重庆生产制造基地一期半固态电池生产线,跟传统液态电池生产线重合度高,标准设备占比不低于80%,只是在固态电解质加注的环节,太蓝团队推出专有技术、专有材料和工艺,以及专有设备,但不会带来成本的大幅上涨。

这道工序的良品率是99%,且不需要引入新环境,就在当前的车间里生产,降低了液态电解质含量,并且节省隔膜,整体生产成本还能下降一些。

3

大干快上

我们已与国内一家两轮电动车企业签订协议,预计最快年内搭载太蓝电池的两轮车产品,可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两轮车企业的订单,这将为公司带来数千万的年营收。

出力的是重庆生产制造基地一期,其作为国内首条实现量产的半固态锂电池产线,0.2GWh,核心目标是为了让大家尽快看到我们的半固态电池可量产、可交付、可商业化,当下已处于满产状态。

我们还会预留一点产能进行样包生产,向多家汽车主机厂进行送样,联合测试。

太蓝自建产能包括重庆生产制造基地二期2GWh动力电池产线,将于今年底建成;安徽淮南10GWh动力电池产业园区项目,正在稳步建设中。

公司总规划产能达到12.2GWh。

第二代准固态电池产品,液态电解质含量降至5%以下,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500Wh/kg,预计在2023年底量产;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将不再含有液态电解质,太蓝研究院正在全力推进相关商业化路径的开发。

我们主要的客户目标是主机厂,在建的5GWh产能,正是针对乘用车市场的动力电池。

太蓝的半固态电池预期在2024年开始大规模交付,有了第一个交付伙伴的验证,产品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迅速推开。

公司后续会与主机厂达成战略合作,预计到2025年,面向主机厂市场实现规模化交付,这有望成为太蓝销售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算了笔账——土地、厂房等都算进去,常规锂电池1GWh产线需要5-6亿投资额。

一旦跑起来,按市场行业行情,1GWh大概是15亿元的产值,如果按30%毛利率计算,生产成本可能需要10亿元左右。

公司将继续储备资金,开启新的一轮融资,预计会引入主机厂的战略投资。

公司定位“固态电池普及者”——把团队领先的技术,转化成可普及的、大家真正能够使用的动力电池产品。

数百亿级别的动力电池赛道上,期望太蓝新能源成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优质玩家。

推荐内容

Copyright www.caikuang.eeju.com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邮箱:93 96 74 66 9@qq.com